本报记者 刘宁玥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放眼望向远处,到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草木像一层密实的地毯,盖在丰饶的土地上。推开这座城市的任何一扇窗户,扑面而来皆是森林的气息。
年平均气温23.4摄氏度,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县域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高达1.8万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这个海南中部山区城市布局森林康养产业增添了硬实的底气。
近年来,琼中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摆在首位,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精心呵护的绿水青山为生产力,通过推行“森林康养+”模式,整合热带雨林资源、黎苗文化等资源要素,发展以森林康养为主导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全域森林康养经济发展格局,琼中正一步步将森林康养经济打造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生态立县
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海岛之心”
山城相偎,林水相依。晴空下,宛若红色彩带的百花廊桥横跨在碧波荡漾的什侯河上,联结了葱翠的百花岭与琼中县城。
漫步在琼中县城,楼宇饰以黎苗风情十足的图案,街道刻满“绿色”烙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随处可见,污水管网改造升级;河道清空淤泥,河岸步道整洁,河堤绿草如茵……这些都是琼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群山叠翠环绕的琼中,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占全省的14.7%,森林质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35%,县境内涵养的涓涓细水,汇入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这里不仅是“绿色宝库”,更是自贸港的“肾”和“肺”。
近年来,琼中坚持走“生态立县”的路子,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社区网格员可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露天秸秆焚烧等现象;群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燃放烟花、土法熏烤槟榔等现象越来越少……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严禁 两个推进”工作持续推进,琼中“气质”不断提升。
2018年以来,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等一系列土壤污染治理措施落地琼中;2022年,“六水共治”攻坚战启动,琼中梳理出治水项目50个,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加强保供水能力建设,推进重点河流防洪防潮整治。依靠这套生态保护“组合拳”,琼中实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二。大气、水污染防治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土壤污染防治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
护林“成绩单”同样亮眼:2016年至2020年,琼中在生态建设方面投入资金21.85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3.75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达86.17%,占全省的10.89%。2021年,琼中县获批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助推琼中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海岛之心”,正蓬勃跳动着。
森林康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着力培育高端医疗康养旅游。充分利用南药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雨林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海南自贸港生态康养目的地。”2021年,琼中坚持规划先行,把森林康养产业写进《琼中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划逐渐变成现实。截至目前,琼中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康养战略合作拉开序幕,位于琼中黎母山镇、上安乡两地的森林康养项目已开始招商。大观沉香产业园、水央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琼中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迅速落地。
2022年3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并相继设立百花岭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组、大观沉香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工作组、黎母山康养规划工作组、松涛林场森林康养建设基地工作组。另外还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专班,“管家式”服务有关项目的规划、审批、资源保障等专项工作。
诸多项目中,百花岭景区依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推广雨林文化。据琼中县委书记徐斌介绍,琼中正积极打造以百花岭景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做好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新文章。
为什么选择百花岭?作为海南中部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琼中百花岭景区是国内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热带雨林之一。围绕这一优势资源,通过增加景点娱乐体验项目,建设休息区和配套住宿,开发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助推百花岭创建5A景区,将进一步擦亮景区作为热带雨林“北大门”金字招牌,吸引大量游客。
眼下,琼中还同步开展了森林抚育、景观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并通过聘请、招聘、培训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形成“权威专家指导+专业人才服务”的康养技术人员团队,推动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幅琼中森林康养蓝图正徐徐展开。
保护好风景,迎来好“钱”景。立足生态优势,将森林康养打造为琼中经济增长点,琼中成功架起“绿水金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搭乘黎苗文化、美丽乡村的顺风车,旅游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产业融合
构建全域森林康养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国庆黄金周,正值琼中绿橙丰收季,一场与美丽乡村“双向奔赴”的旅游活动就此拉开帷幕。游客奔赴水央村,时而亭下乘凉赏花,时而登台览胜,水央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摇身变为富美乡村,成为琼中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将绿橙采摘与乡村旅游融合,既扩大琼中绿橙品牌知名度,助推琼中绿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又能吸引更多人到琼中旅游观光,感受琼中自然独特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整合县域资源,发挥“旅游+”功能,以全域旅游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森林康养为代表的全域旅游,通过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绿色环保低碳、黎苗风情浓郁的旅游新模式,积极推出“森林探险、养生康体、黎苗文化、红色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来到“天然氧吧”修身养性的同时,游客们尽可一睹热带雨林花鸟虫兽、奇珍异草;下榻黎母山脚的“学而山房”,领略自然生态和人文艺术,与热带雨林科研团队畅谈;登上海拔800米高、云雾缭绕的什寒村,参加篝火晚会、竹竿舞、长桌宴等富有特色的活动;或来到以咖啡、绿橙为主题的共享农庄,探寻“诗和远方”。
此外,琼中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南药产业发展。南药与森林康养的融合,无疑能进一步挖掘林业经济潜力。落地琼中的大观沉香公司“万亩沉香产业园区”项目,不仅将打造集科研、育种、育苗、种植、造香、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还计划建设森林康养小镇及主题文化景区。
以海南“三月三”主会场节庆活动、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旅文活动为载体,全域旅游为动能,琼中将持续擦亮“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琼中通过实施“千村千企”战略,按照“一企一村”或“一企多村”发展思路,实施村企共建,将琼中丰富的乡村资源立体化开发,实现农旅融合效益最大化。
如今,海南陆侨集团与琼中县委县政府、水央村共同打造的旅游驿站雏形已现,这里将通过种植一批农产品,打造自然教育基地、新农业实践基地,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下一步,琼中计划以旅游项目建设,以“森林康养+”模式,推进全县旅游景点、景区进行资源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点线面结合,形成一批全域旅游产品,构建全域森林康养经济发展格局。推动黎母山康养生态旅游区、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乘坡河石臼、琼中峡漂流等特色溪水生态旅游产品,加快建设红毛—什运红色文化旅游区,打造一批以什寒、堑对、水央、朝参、南茂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点,精心培育一批椰级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民宿集群,促进旅游发展。
(本报营根10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