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与自然资源密不可分,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产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晶产物。自然资源作为生态产品的自然本底和供给主体,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空间保障,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供给者和重要管理者。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研究工作。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形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评定出2021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2个。为宣传推介这些典型案例的好经验好做法,“山东自然资源”公众号将对22个典型案例进行逐一介绍,供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参考借鉴。
案例十:安丘市辉渠镇获鹿山谷“康养旅游”生态产业经营开发案例
案例背景
获鹿山谷康养基地位于辉渠镇西南部获鹿山前村南部。这里区位优势突显:基地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腹地,位于潍坊市中部、辉渠镇南部。潍坊市65千米,距安丘市40千米。基地周边分布有G1815、G206、S221、S222等高等级公路,并在安丘市区交汇。特别是潍日高速在市域内部的官庄镇设有出入口,距离基地仅15千米。该项目占地21000亩,总投资15.6亿元,主要建设国家级康养森林康养基地与文化休闲体验区、古村落商业休闲区、生态养殖与种植区等景区田园生态欢乐谷、生态乡村旅游体验区。打造以“养生文化”为主题,以“森林康养”为聚焦核心,以田园村居为补充,围绕“文化康养、生态康养、生活康养”三个方面,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以“森林+田园+乡村”为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森林康养基地。
获鹿山谷康养基地坚持以“养、享、疗、闲、趣、乐”为特色的六大养生理念,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突破瓶颈,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康养+医疗”发展路径。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全面提升。
具体做法
(一)优化空间,做好规划
获鹿山谷康养基地融合了分区产品规划、康养基础设施规划、森林康养能力规划、环境监测设施规划、保护规划、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按照“养、享、疗、闲、趣、乐”的养生理念,系统优化整个基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一心、一环、六区的总体布局,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一环是康养休闲慢游环,六区分别是森林康养度假区、森林教育科普区、森林村居生活区、森林户外康体区、创意田园景观区、农林生态文化区。
在项目发展上,重点建设康复医疗中心、天养苑中医疗养所、寿鹿苑、颐养活动中心、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充分利用基地森林生态资源和清净的自然环境,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重建生活能力、回归家庭社会为己任,与山东省内及潍坊市各大医院合作,引入国际化管理经验及康复养护技术,不断完善康复医疗及养生休闲功能,为人们提供卓越的医疗和养护服务,打造设施先进、专业安全、生态理疗的森林医疗康复疗养中心。实现“医疗+旅游”跨界融合业态,打造山东“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示范标杆。
(二)生态优先,合理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高度重视对传统村落、文物的保护,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活化并重的原则,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避免在开发建设中的大拆大建,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乡村自然格局以及田园景观肌理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康养活动。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充分结合基地资源和环境特征,在康养产品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突出基地以黑松林和林果为特色的森林资源特征和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打造森林特色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康养基地。
森林康养
(四)引领发展,协同推进
推动林业与旅游、农业、文化、健康、教育、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形成以森林康养为核心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注重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协调推进,加强与区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五)以人为本,村林融合
坚持以人为本,兼顾本地乡村居民的生活更富裕更美好和来康养度假人群更舒适更满意的理念,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大力结合周边乡村,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带动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实现村林融合发展。
主要成效
(一)优化了森林康养环境
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层次和季相。结合功能布局,有针对性地营造、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树种、花卉等植物。着力打造生态优良、林相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
(二)完善了森林康养基础设施
依托已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建设康养步道和导引系统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和建设用地,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做好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将森林康养公共基础、健康养老等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三)丰富了森林康养产品
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服务。积极发展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推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繁育及利用。加强森林康养食材、中药材种植培育,森林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研发、加工和销售。依托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质森林康养品牌。
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
(四)繁荣了森林康养文化
积极推进森林康养文化体系建设,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鼓励创作森林康养文学、书法、摄影、音乐、影视等文化产品。强化自然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康养功能的全面认识。推广森林康养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五)提高了森林康养服务水平
完善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职业经理制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品质。开展森林康养环境监测,实时发布生态及服务数据。加强安全防护和引导,强化应急处置,确保安全运营。
(六)改善了周围的人居环境
利用优质的森林资源、安全有效的森林康养技术和产品,在服务于民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全民健康。景区内多个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构建区域的经济体系,加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环境整治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基础生态修复、河岸整治、村落环境整治对改善规划地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报送单位:山东峰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专家点评
张卫民,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安丘市利用辉渠镇获鹿山前村南部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建设获鹿山谷森林康养基地,开展康养+医疗+旅游的经营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山东峰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投资运营方,对项目进行了精心规划,基于自然和文化保护原则开展项目建设,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丰富森林康养产品、繁荣森林康养文化,形成了以森林康养为核心产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项目开发创建了“获鹿山谷滑谷子小米”“获鹿山谷富硒花生”“获鹿山谷板栗薯”“获鹿山谷山泉水”等系列地域品牌。康养基地与周边旅游景点穿线连接,形成了康养、旅游产业聚集区,成为带动区域生态产业综合发展的增长极。
安丘市获鹿山谷康养旅游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森林生态产品开发经营的路径,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借鉴。